具有发改委立项用途的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甲级资质,专业:农业_轻工_机械_建材_建筑_电子_纺织_化工_医药
老木一支笔 可行性研究分析/申请报告着名品牌
首 页 | 机构介绍 | 专家团队 | 政策研究 | 工程咨询 | 可行性研究报告 | 项目申请报告 | 项目评估报告 | 商业计划书 | 行业研究 | 业 绩
农业| 林业| 轻工| 食品| 机械 | 能源 | 化工 | 医药 | 电子 | 纺织 | 汽车 | 钢铁 | 冶金 | 建筑 | 建材 | 市政 |环境 |旅游 |物流 |服务
16年来,为何全国30多个省市区上千家企业,委托我们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项目申请报告?
因为我们:有实力,品牌硬,讲信誉!因为我们:创建的历史长,全国的分部多,做过的案例多!
因为我们:资质高,专业多,业务广!因为我们:权威性高!通过率高!成功率高!更超值划算!
老木一支笔,顶级甲级资质工程咨询单位!具有发改委颁布的甲级工程咨询资质证书.
专业:农业,轻工,食品,机械,建筑,建材,医药,化工,冶金,旅游,电子,纺织,能源,市政,人防,节能,综合等.
已累计完成全国30多个省市区上千家企业项目,协助企业成功获得征地立项,政策扶持,财政资金,融资合作.
我们已经完成的可行性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涉及行业如下:
房地产开发:住宅-写字楼-商业地产-工业地产-产业园区 旅游开发:度假村-生态旅游-酒店-娱乐休闲-观光
工业制造:轻工-冶金-钢铁-机械-设备-电子-服装-纺织-建材-汽车 食品饮料:食品-酒类-保健品-果蔬饮料
农业产业化:种植-种子-饲料-蔬菜-食用菌-农机-粮油-经济林-花卉-苗木-果品-畜牧加工-饲养-水产-养殖
化工医药:橡胶-塑料-轮胎-石化-润滑油-化肥农药-生物工程-医药-中草药-新药制药-保健-医疗器械-医院
能源开发:煤炭-电力-水电-火电-风电-太阳能-沼气-生物柴油-电池 基础设施:市政-园林-交通-水务-环保
科技&专利:IT技术-网络产品-高科技术-专利实施 贸易&服务:商业-外贸-教育-学校-金融-文化-体育-传媒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政策
各地政策 --

汉中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实施意见
老木一支笔 浏览量:2238 关键词:县域经济 进入:http://www.baogao365.com
立足山东,联动安徽、山西、青海、新疆,服务全国!
已累计为全国30多个省市区,上千家企业及投资创业者,
协助成功获得了立项、征地、上市、资金、投资、融资!

县域兴则汉中兴、城镇强则汉中强。当前,汉中已步入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以高铁时代为重要标志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加快新时代汉中追赶超越、建设“三市”步伐,迫切需要发挥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城镇建设的带动作用。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陕发〔2017〕10号),结合我市县域经济和城镇化发展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中省县域经济及城镇建设一系列新部署,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全面落实省委“五新”战略,立足绿色循环发展、生态宜居发展定位,用好“三项机制”,深入推进产业融合、路讯畅通、城乡统筹、生态建设、脱贫攻坚、民生保障“六大工程”,把产业培育发展作为强县兴县的根本之策,把县域城镇建设作为强县兴县的重要基础,坚持走产业、科技、金融、生态高度融合以及生产发展、生态美好、生活幸福的“三生融合”之路。着力强化产业支撑、园区承载、城镇带动;着力深化改革、激发活力、优化环境;着力绿色发展、改善民生、提高收入;着力组织保障、政策支持、严明奖惩,在新的起点上,努力走出一条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现代城镇建设之路,为新时代追赶超越、建设“三市”、决胜小康提供坚实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优化布局、整体推进。按照“发挥优势、错位发展,板块开发、整体联动”的总体思路,坚持产业优先、产城融合发展,以产业新城、产业小镇为核心推进园区和城镇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塑造竞争新优势。

——坚持创新驱动、改革开放。以加快构建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目标,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导,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扩大开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拓展发展空间,不断激发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惠民富民、共建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着力扩大城乡就业,持续增加居民收入,健全完善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切实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绿色循环、生态宜居。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施生态保护和生态治理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美丽汉中,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发展目标

——县域经济发展迅速。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与中高速增长有机统一,县域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超过全市平均增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绿色循环发展深入人心,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现代农业进一步壮大,服务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县域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全面提高,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相得益彰的城镇体系初步建立,宜居富裕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县域城镇化率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到2021年,全市县域经济总量明显壮大,在全省县域经济监测排名中,所有县区的综合经济实力排位前移。

汉台、南郑、城固争先进位,3个县区GDP过3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9.8%以上,总量达到1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左右,总量突破14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以上,总量突破44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以上,总量达到41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下同)年均增长9.6%左右,总量突破30亿元。(见附件)

其他8个县要形成三个梯队:

第一个梯队洋县、西乡、勉县,县域GDP过15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9%以上,总量达到52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3%左右,总量突破55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总量突破16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8%以上,总量达到2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6%左右,总量突破12亿元。

第二个梯队宁强、略阳、镇巴,县域GDP过9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9.3%以上,总量达到32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3%左右,总量突破37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8%以上,总量突破7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以上,总量达到1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3%左右,总量突破5亿元。

第三个梯队留坝、佛坪旅游兴县实现一业突破,三产占比超过55%。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8.8%左右,总量达到4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9%,总量达到5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7%,总量突破4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3%以上,总量突破20亿元。

二、重点任务

(一)优化县域经济布局。各县区发挥优势,按照“一心两带三板块五基地”的空间布局,挺起中部龙头,张开东西两翼,打造一批现代农业特色县、县域工业集中区、全域旅游示范县。

汉台、南郑要依托区位优势,壮大产业规模,集中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和现代服务业;城固要全力抓好航空智慧新城建设,做优航空产业;洋县、勉县、西乡要以绿色农业为核心做强有机产业,做大现代材料,做优精品旅游;宁强、镇巴、略阳要以绿色循环经济、旅游商贸、城乡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留坝、佛坪要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推进全域旅游和观光农业提档升级,倾力打造汉中旅游新核心和区域旅游目的地。

(二)培育壮大县域主导产业

1、以环保、有机、品牌化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农业倍增工程。突出茶叶、食用菌、高品质粮油、有机蔬菜和水果等重点产业,推动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保护标示认定和产品认证,加快发展绿色有机高端设施农业,大力推进品牌强农,抓好“三品一标”认证管理,支持“汉中仙毫”“洋县黑米”等区域知名品牌建设,打造我市绿色有机高端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推广种养结合、农牧结合、农林结合的产业模式,积极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发展农产品商贸流通产业、精深加工产业,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创意、教育、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等新产业新业态,着力抓好洋县龙亭、宁强氐羌、西乡五丰等田园综合体开发建设,规划打造一批农业公园,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职业农民等新型经营主体,在京津沪浙等一线城市设立汉中名优产品专营店、展销厅,持续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以绿色集约为重点发展现代工业。按照“强装备、转材料、兴食药、促新兴、优传统”的总体思路,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汉中行动计划,推进工业强基、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等8大工程,实施传统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提速行动,做大做强“六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航空配套、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建设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循环示范基地;推动钢铁冶炼转型升级,支持石墨等新材料产业开发,促进现代材料产业延长链条、提升水平,着力构建西北地区重要的现代材料产业基地;持续抓好特色优势农产品扩销促产,培育壮大生物医药制造产业,大力开发高端饮用水、饮料产品和食用油,做大做强高品质食药产业,努力打造国家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和高品质食药生产加工基地;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无人机制造应用、工业机器人等战略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汽车产业,打造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到2021年,全市各类汽车产能达到10万辆;推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实施一批光伏、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项目,着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加快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大力实施新经济新业态壮大计划,完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发展数字经济、分享经济、平台经济、体验经济,推动模式创新、业态创新、服务创新和跨界融合。

3、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以建成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基地为目标,实施现代服务业提档行动,改造提升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强力推进航空物流园区、普汇中金世界港、天汉长街等项目建设,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推动融合发展,建设集文化产业、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医疗、商贸会展、安居生活为一体,具有汉中特色的康养产业发展模式。

4、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建设。抢抓高铁开通黄金机遇,坚持“一心两城引领、两带两环布局、六园板块支撑、一老家四基地承载”,推进全域联动、全景布局、全业融合、全链打造,建成紫柏山、华阳、黎坪、青木川5A级景区,推进九昱温泉、丝路花海等休闲度假、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加快启动汉中世界级天坑、洞穴地质考察探险旅游项目建设,用足用好大秦岭、大巴山和汉江、红寺湖、兴元湖等山水资源,深度挖掘利用汉文化和龙岗遗址等文化资源,积极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打造一批文化旅游及健康产业综合体,策划建设一批跨市跨省旅游环线项目。实施“旅游+”战略,促进旅游与文化、生态、农业、体育等全面融合,培育打造“汉家乐”品牌,建设一批“产权式”酒店、“酒店式”公寓和“民宿”旅游与“登山营地”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扩大油菜花节、茶叶节等特色文化旅游节活动的影响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加快省级旅游示范县创建步伐,使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5、抓好县域产业园区建设。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全市产业园区创新发展的意见》,按照“一县一区、一区多园、一园一业”的总体思路,依托县域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立足把产业园区建设成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创新驱动集聚区、绿色循环产业引领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示范区。加快构建以汉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铺镇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汉中航空智慧新城、兴汉文化旅游新城等为支撑的“4+N”产业园区布局。以通汉合作园中园、“汉中飞地”建设为契机,建立市级产业转移引导奖励机制,支持经济发达县区与我市县区共建园区,促进产业跨区域流动。力争到2021年,打造产值500亿元以上园区3个,产值200亿元以上园区3个,力争成功创建3个以上国家级园区。以园区和城镇建设为依托打造一批产业新城和产业小镇。

6、推进军民深度融合。落实“统、融、新、深”要求,依托航空智慧新城,组建军民融合产业联盟,推动航空零部件加工配套协作、转包生产和辅业转移,以实施航空智慧新城、民用货机、天河防务等项目建设为重点,推进军民创新资源开放共享、上下游产业衔接配套。对新获得军工资质认证的民营企业给予一次性补贴,促进“军转民”“民参军”双向互动,打造国家级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基地。

(三)加快现代城镇体系建设

1、加快县城扩容提质步伐。大力实施“双百”城市战略,加快推进中心城区美丽城市建设三年计划,持续深化城市综合创建,重点建好十大道路、十大广场绿地公园、十大公共建筑、十大生态修复、十大棚户区改造“五个十大”工程,打造百万人口陕甘川毗邻区域性中心城市。制定出台《支持南郑区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培育城固、勉县建设副中心城市,鼓励洋县、西乡、略阳、宁强、镇巴、留坝、佛坪强化县域主中心地位,积极稳妥推进勉县、城固、西乡撤县改区设市。

提升承载能力,突出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田园都市等发展理念,加强县城城镇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公用基础设施主要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改善居住条件,建立较为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城中村和危旧小区改造步伐,新建一批方便、舒适、优美的现代社区。整治环境容貌,完成主街路、小街巷、城乡结合部、河道水系等部位改造提升,建成一批特色景观节点,构建起完善的公园绿地系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合理调整教育、卫生、文化等规划布局,加快文化、医疗、教育、体育、养老、商业服务等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2、推进重点镇建设。立足秦巴山区、汉江沿岸良好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制定《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打造我市交通便捷、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生态秀美的串珠式城镇带和汉中盆地城镇群。全力推进大河坎镇、柳林镇2个省级重点示范镇,青木川镇、青树镇、华阳镇等5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周家山镇、铺镇、骆家坝镇等16个市级重点镇和武乡镇、圣水镇、谢村镇等16个特色专业镇的集中培育和打造,努力建成一批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农业大镇和旅游名镇。加大重点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市场化改革力度,着力推进奥林匹克体育运动公园、县城供水工程等42个PPP项目建设,不断探索完善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镇建设的机制。

3、推进产城融合。坚持“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的原则,围绕县域产业园区发展定位,统筹做好主体产业园区与住宅、消费、学校等配套区城规划衔接,打造宜居宜业的产城融合综合体。推动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促进产业发展和城镇要素互动共赢、良性循环。强化产业园区与市域大交通、国省道路衔接,形成多网络、小环线、内畅外达的交通体系。重点加快推进航空智慧新城、兴汉新区、滨江新区、龙岗新区等建设步伐,着力优化发展环境,走以产业优先、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道路;加快汉中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等产业园区积极探索以3P模式引进国内一流产业新城、产业小镇投资建设运营主体,全面推动各类园区提升产业层次、做大产业体量,以强大的产业就业支撑推动园区向集群化、专业化和城市产业综合体转型,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的样板。

(四)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1、全面深化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深化扩权强县改革,开展扩权强镇试点,支持有条件的县开展县域经济综合改革试点。支持开展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发展、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试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健全专项资金设立及退出机制,加强县乡镇基本财力保障。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推广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采取特许经营方式进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受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积极探索发展新时代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新途径、新思路、新办法。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高品质农业发展新机遇,引导更多资本、技术、人才向农村农业流动,培育更多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更多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综合体,做大一批产业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推动农村产业小镇建设。

2、加强对外开放合作。实施“四向融入”战略,打好对外开放主动仗,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着力发展“特色产业总部”、“二级总部”,培育、引进一批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在我市设立地区总部或分部,逐步形成区域性特色总部经济。把招商引资工作做为头号工程,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及苏陕扶贫协作等战略机遇,深化与北京、天津、西安、江苏南通等城市的经济合作,充分利用县内、县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县域招商引资模式创新。引导做好现有产业资源梳理,开展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招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建立常态化联动招商机制,探索设立县域产业招商平台,实施“链式招商”,推进招商队伍向专业化转变、招商分工向产业化转变、招商方式向多样化转变。

3、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把民营经济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切入点,持续扩大民间投资,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贯彻落实《陕西省民间投资追赶超越发展行动计划》、《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汉中市鼓励汉商回归创业十条优惠政策》等文件要求,按照“非禁即入、公平待遇”的原则,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潜力和创新活力。实施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民营经济转型示范工程,打造综合服务、金融支撑、企业孵化三大平台。支持民间投资创新发展,鼓励民间投资参与PPP项目。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投资及国企改制运营,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着力培育县域龙头民营企业。推进企业培育计划,建立完善“四上企业”培育数据库,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大力培育“瞪羚企业”,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实施民营企业家成长和素质提升工程,培养百名领军型企业家、百名成长型企业家、千名经营管理人才,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扩规上档。

(五)构建良好营商氛围

着力提升营商环境。贯彻落实中省市“放管服”改革和优化提升营商环境部署要求,推进营商环境提升“十大行动”,围绕简化企业开办和注销程序等八个方面,营造重商育商聚商良好环境。落实《汉中市优化营商环境规范公职人员行为的“十条禁令”》,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创造良好投资营商发展环境。持续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守信企业联合激励和失信企业联合惩戒机制。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积极推广“最多跑一次”经验,着力提高各级政府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1、精准严实推进脱贫攻坚。对标“两不愁、三保障”,强力推进“八个一批”,用好用活扶贫资金,大力发展培育特色增收产业,加快推进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就业社保等扶贫政策,不断缩小区域、城乡发展差距。深入实施深度贫困地区“1+10”推进方案,严格落实中央“三个新增”要求,加大政策、资金、项目倾斜力度,全面落实“六个一”帮扶措施,狠抓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扶志扶智等重点工作,因县(区)、因乡、因村、因户细化落实“3+X”产业扶贫方案。加强扶贫干部培训工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做群众工作、带领脱贫致富的能力。坚持最严格的考核督查制度,开展常态化明察暗访。全面落实通汉合作协议,不断拓展通汉扶贫协作的广度和深度。大力推进国企“合力团”、校地“双百工程”和“万企帮万村”等帮扶行动。

2、统筹推进各项民生工作。加强公共服务资源有效整合,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合作。实施创业就业行动,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移民搬迁户、“零就业”家庭等特殊群体创业就业扶持工作。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稳步提高社保待遇,适时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以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和省“双高双普”县为抓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推进职业教育品牌打造,完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机制。提升公共文化供给水平,改造提升县级文化图书馆、体育场、剧院,加快镇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加快健康汉中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挥医联体、医共体作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公共体育场馆建设,实施全面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七)推进绿色发展

1、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完善秦岭保护地方规划体系,全面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开展拉网式排查和常态化联合执法,彻底清除违规矿山、企业。履行好“一江清水永续北上”的重大责任,深入实施河长制、湖长制,从严落实水污染防治条例和流域保护有关规划,推进汉江、嘉陵江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行动和支流综合整治,完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确保水质稳定达标。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秦岭区体制改革试点,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地保护体系。重点生态功能区严格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全面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2、加快发展绿色循环经济。贯彻落实《陕西省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意见》,进一步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坚持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改造、产业循环式耦合、社会循环式发展,发挥市绿色循环暨产业经济研究院平台作用,突出企业主体、做实“点”上小循环,发挥园区作用、形成“线”上中循环,形成社会合力、建立“面”上大循环,构建4大循环体系,延伸12条工业和6条农业循环产业链,努力实现污染治理集中化、产业链接循环化、资源利用高效化,把汉中建成国家级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积极推广高效节能和清洁生产技术及装备的集成应用,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全面控制能耗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积极推动养殖、种值、加工一体化的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和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居民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家居,推动生活方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转变。

三、强化要素保障政策支持

(一)财税政策

1、落实财税奖励优惠政策。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陕发〔2017〕10号)和市政府《关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若干财税措施的意见》等政策措施,制定落实《汉中市关于支持总分部经济发展的意见》,支持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

2、实施地方税收和地方财政收入质量奖罚政策。按照《汉中市财政发展监测考评办法(试行)》(汉财办预〔2017〕76号)对地方税收和地方财政收入质量进行考核奖罚,推动形成财政专项投入与税收贡献、带动发展和创业就业等挂钩的新机制。

3、确保县级财政稳定运行。积极争取调整完善省对下收入分成比例,加快建立地方税体系,支持培育地方主体税种,弥补营改增后对县级财政的影响。加大县级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力度和隐性、显性债务摸底清理工作,支持县级政府优化债务结构,减轻利息负担,完善管理办法,降低债务和财政风险,做实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基础。

4、专项资金支持县域发展。积极争取省上设立的200亿元的全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基金。市财政局在逐年增加支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的基础上,根据各行业主管部门“四上企业”培育计划,设立“四上企业”培育专项奖补资金。市财政局、市投控集团设立20亿元县域经济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县域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对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等采取分类实施政策支持措施,对新增公共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融资给予贴息。

5、改革财政资金投入方式。盘活各领域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允许重点县在中省政策允许范围内,将支持方向相同、扶持领域相关的资金统筹整合使用。

(二)金融政策

1、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支持融资平台公司依规开展市场化融资。持续优化投融资结构,改善金融供给格局,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鼓励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引导和支持企业充分运用企业债、公司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手段扩大融资总量,提高非信贷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建立发行土地收储及棚改专项债券项目库试点。积极推行“绿色专项债券”,采用“市带县”模式推动汉台、南郑、城固等县区扶贫专项债券发行前期准备工作,推行汉中经济开发区双创债券发行。

2、组建市级园区投融资平台。整合现有工业园区各类资产,清理县级园区融资平台,对国家级经开区投资开发公司增资扩股,搭建市级园区建设投资集团公司。该公司以股权方式联结各县区产业园区平台,各自承担园区的投、融、建、管、运各项业务,各自单独核算,财务并表。支持园区经营性现金流入ABS、债券、中期票据、设立园区开发建设基金、设立园区PE/VC投资基金等融资路径。与市投控集团相互增信,形成市级平台两翼齐飞的生动局面。

3、争取差别化金融政策。各银行机构要积极争取在贷款规模、审批权限、审批流程等方面的差别化信贷政策,争取政策性银行对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地方特色产业项目和重点工程、民生工程、贫困地区发展项目贷款给予优惠利率。

4、盘活县域产业存量资产。进一步梳理可有效利用的政府性存量资产和城市公共资源,形成可盘活资产清单,制定年度盘活利用计划。市投控集团每年至少对县域内5户因流动资金不足,但产品有市场,还存在较大发展空间,通过管理提升有望摆脱困境的准“僵尸企业”,鼓励通过租赁、兼并重组、并购等方式盘活资产。

5、建立健全政府性担保体系。充分发挥市资信保公司在我市政府性担保体系建设中的龙头作用,通过市、县区政府性担保机构注资参股的形式,建立市县全覆盖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

6、鼓励建立县级应急转贷机制。支持和鼓励县区建立中小企业转贷公司,市财政局、市投控集团应优先支持平川县区设立中小企业转贷公司。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市财政局、市投控集团设立应急转贷基金。

7、健全县域金融组织和考评体系。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下沉服务网点,鼓励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向县域和乡镇等企业集中的地区延伸网点和业务,支持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小型金融机构,扩大县域金融服务覆盖面。探索设立本土保险法人机构。进一步细化落实金融服务地方经济考核办法,对年度新增贷款增额大、增幅高的银行业机构给予差别化考核奖励和财政性存款倾斜支持。

8、规范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采用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全部向民间资本开放。将融资平台公司存量公共服务项目转型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改造和经营,在征得债权人同意的前提下,将政府债务转换为非政府性债务,腾出资金用于重点民生项目。

9、规范政府基金运作。支持推进政府以单独出资或社会资本共同出资设立各类投资基金,支持做大政府引导基金。建立、完善拟投项目库和备选项目库,支持基金按照市场化规则运行,鼓励投资基金结合实际,在把握退出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基金投放进度。

(三)土地政策

1、改进建设用地管理。对县域能源、交通、水利、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计划指标予以重点支持、鼓励工业、经营性等出让用地使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和移民搬迁腾退节余指标。

2、建立“大收储”制度。对大型成片储备项目、重大战略性发展平台、交通沿线等重要区域,由市收储办作为主体统筹收储,实施市县(区)联合收储的新模式,对各县区确实不能完成土地收储的项目,由市收储办统一收储,实施土地公开出让。

3、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国家、省重点项目以及扶贫项目占用耕地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优先保障。建立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平台,进一步强化县级政府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主体责任。

4、探索建立区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弹性机制。对使用存量建设用地,不涉及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建设项目,由审批、核准、备案该项目的同级的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用地预审。对在区县域辖区内建设的市本级投资的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项目,其所涉及的建设用地指标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由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协调落实。

5、建立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激励机制。完善经济激励机制,协调政府、改造方、土地权利人等各方利益,鼓励土地权利人、集体经济组织等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参与改造开发,形成形式多样的改造开发模式。

(四)人才政策

探索高校、科研院所担任领导职务科技人才在县区获得现金与股权激励的管理办法。研究制定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才股权、年薪激励政策。完善科研人员收入分配与增加知识价值挂钩政策,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定权,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协议工资、项目收益提成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打破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促进县区人才资源合理流动、高效配置。出台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到县区企业兼职的政策。开展事业单位人员停薪留职到企业任职试点。

(五)科技政策

贯彻落实《陕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试行)》、《陕西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等文件要求,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支持力度,综合运用无偿资助、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完善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县域农业现代化。引导培育各类专业化的科技服务主体,支持搭建各类创新创业载体。鼓励、引导企业增加研发资金投入,市上按相关政策给予奖励补助。

四、强化完善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级县域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服务、通报等,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讨解决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县级党委和政府是发展县域经济的责任主体,制定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行动计划,把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细化落实到年度,明确重点工作,提出推进措施。

(二)明确各级工作责任。进一步明确县域经济发展工作责任,严格落实工作任务、方法措施、时间进度、包抓领导、责任人员、成效结果“六明确”要求,确保任务交办到人、责任落实到人、结果兑换到人。健全县域经济社会监测考评体系,加强对县区责任目标动态监管和督促检查。

(三)强化监测考评结果运用。加强县域经济监测考评结果运用,把考核结果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科学评价干部、选拔任用干部及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按照“三项机制”要求,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精神,并严格兑现有关奖惩措施。

我们的承诺:
16年品牌,更保证信誉;
顶级才智,更专业规范;
专家对话,更直接及时;
相比价格,更超值划算;
上千案例,更贴近实用!
[首 页] [返回] [留言板] [打印]
最新公告
· 中央空调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可行.
· 防坠落安全绳带建设项目可行性.
· 新型保护装饰膜纳米水基釉生产.
· 粮库高大平房仓工程项目可行性.
· 年产200万吨水泥粉磨生产线技改.
· 昆虫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关于我们
老木一支笔,顶级甲级工程咨询资质单位!具有发改委颁布的甲级工程咨询资质证书,专业:农业,轻工,食品,机械,建筑,建材,医药,化工,冶金,旅游,电子,纺织,能源,节能,市政,人防,综合经济等,资质高,专业多,通过率高!
独家优势
可信可靠:16年品牌不变,更保证信誉
一流专家:顶级才智锤炼,更专业规范
业务拓展:一站式全服务,更全面广泛
服务到位:专家在线对话,更直接及时
收费合理:相比价格合理,更超值划算
成功率高:上千案例积累,更贴近实用
可行性研究报告
· 可行性研究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可行性分析报告
· 可研报告
· 可行性论证报告
·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建议书
· 项目建议书
· 工程项目建议书
· 投资项目建议书
· 房地产项目建议书
· 农业项目建议书
· 医院项目建议书
项目申请报告
· 项目申请报告
· 发改委立项报告
· 用地申请报告
· 立项申请报告
· 项目申请书
· 立项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 资金申请报告
· 财政资金申请报告
· 专项资金申请报告
· 融资报告
· 企业融资计划
商业计划书
· 商业计划书
· 融资计划书
· 投资计划书
· 项目计划书
· 创业计划书
风险评估报告
· 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投资风险评估报告
· 项目数据分析报告
· 投融资综合分析报告
· 项目稳定回报论证报告
项目评估报告
· 项目评估报告
· 投资分析报告
· 项目论证报告
· 项目分析报告
· 项目投资报告
环境评价报告
· 环境评价报告
· 环评报告书
· 环评报告表
节能评估报告
· 节能评估报告
· 节能评估报告表
· 节能评估报告书
新闻中心 | 专家专栏 | 行业专栏 | 资讯专栏 | 投资政策 | 产业政策 | 各地政策 | 山东政策 | 技术标准 | 销售中心 | 联系我们 | 收费问答 | 在线留言
版权所有:济南麦肯锦鸿管理咨询中心 · 国内着名品牌,16年诚信不变,专业品质锤炼,值得信赖托付!
总部接待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29号三箭吉祥苑C座1-1104 网址:http://www.laomu8.com
山东总部:0531-88931929 15069190968 邮箱:laomu8@163.com QQ:353351933
旗下:可行性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Copyright@2006-2021 laomu8.com. 鲁ICP备09069317号-1 鲁公网安备37010202000599号
本站关键词:可行性报告,可研,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商业计划书